腐败和作风整治
|
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深化村级“三小”监督体系建设,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入排查调查、坚决及时整治。整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查纠干扰和阻碍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违纪违法行为,推动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
有序推进“强化清廉乡村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细化34项重点工作,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赴各区、县(市)开展实地督导。推进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4月底前全市3144个村社全部设立联络站。鼓励各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技术加强村社权力运行情况的公开和监督,形成了“码上工程”“线上村务”和“智慧监管”等一批特色亮点。市、区两级联动,组织开展村级“三小”工作专项监督,检查乡镇(街道)62个,检查村社149个,督促整改问题115个。严肃查纠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共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43起49人,移送司法机关13人。严肃整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处置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106件,其中,立案2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0人,组织处理15人,移送司法机关8人。聚焦惠企政策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问题154起,问责处理19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7人。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监督能力建设。制定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扎实推进场所建设、设备配备、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编印《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履职规范化指导手册》,开展全市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执纪执法能力提升培训,推动提升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监督水平。全面完成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借势村(社)组织换届,选优配强基层监督组织人员,壮大基层监督力量。牵头起草《关于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切实加强村(社区)事务监督的要点》,积极推广“监察联络日”“村务监督民主公开日”“村务监督微信群”等有效举措扩大群众监督,加强对村(社)组织权力运行的监督。二是推进数字赋能清廉乡村建设。部署开展“强化清廉乡村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制定任务分工方案,细化34项重点工作。建立委领导班子成员专项联系区县(市)工作机制、专项工作巡回指导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各区县(市)全覆盖实地督导。召开数字赋能清廉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大力推进数字赋能监督,鼓励各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数字技术加强村(社)权力运行情况的公开和监督,形成了萧山“码上工程”、富阳“线上村务”和建德“智慧监管”等一批特色做法。编制《数字赋能清廉乡村建设实践案例选编》,推选小微权力监督、村(社)“三资”管理、村级工程监管、村务阳光公开、基层廉情监测等5方面22个实践案例,引导推动各地强化清廉乡村建设科技支撑。三是深化扶贫、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通过领导包案、提级办理、线索交办、重点初核件联审、协调公检法办理等方式,严肃查处反映集中、影响恶劣的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结合村(社)组织换届监督保障,实施“六个一”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开展换届纪律警示教育;组织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交叉明察暗访;开展村级“三小”工作专项监督;处置一批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查处一批重点案件;通报一批村(社)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市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直插一线开展“三小”工作专项监督,检查重点乡镇(街道)62个、村(社)149个,对发现的115个问题挂账督改。着力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聚焦惠企政策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查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问题。四是全力推进扫黑除恶惩腐打伞工作向纵深发展。制定扫黑除恶“打伞破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市纪委常委会两次专题听取扫黑除恶惩腐打伞专题报告、研究部署推动工作,委领导认真落实联点包案制度,运行“委领导+责任部门+区县市”模式,压实专班责任。严格落实“两个一律”“一案三查”“四个凡是”工作要求,深入探索实践以分析排查等五个主要步骤的问题线索处置“五步工作法”,全面排查,专班攻坚。完善与公安机关常态化联系机制,实行“双督办”“双提级”“双清单”,疑难案件同步会商研判、互涉案件同步立案调查、重大案件同步专班攻坚,畅通“扫黑”与“打伞”衔接,确保“伞”“网”“链”查深查透。
二、取得成效
一是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有力提升。深化村级“三小”监督体系,数字赋能清廉乡村建设,激发了村(社)内生动力,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更强支撑。相关工作经验得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许罗德批示肯定。建德“智慧监督”做法登上《领跑者》作为改革成功案例在全省推广,萧山“码上工程”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十佳案例,各地探索实践被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二是“家门口的纪委监委”作用有效发挥。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履职规范化水平得到加强,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实现全覆盖,监督网格更加全面,监督渠道有效拓展,监督方式更为精准,监督质效提升明显。今年来,全市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共立案1186件,党纪政务处分816人,173个乡镇(街道)实现自办案件零的突破。全市收到反映农村(社区)党员干部检举控告1601件,下降11.1%。三是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得到有力惩治。截至11月,全市查处违反村(社)组织换届纪律问题11起23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2人,有力保障村(社)组织换届平稳有序。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189起,处理212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63人,市本级通报曝光5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问题736起,问责处理94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30人,查纠干扰和阻碍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违纪违法案件2起,有力保障良好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四是惩腐打伞取得初步成效。通过构建全市上下“一盘棋”工作格局,凝聚合力,循线深挖,先后严肃查处了“11?05”等一批重大案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已立案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324起,处理75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01人,组织处理446人,移送司法机关62人。
|